附近一百元约-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,400元3小时快餐,真人同城炮约qq群

小小说的文化品格
2020-11-23 16:53:01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周媛 | 作者:聂鑫森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8925

小小说一两千字的构制,对作家是一种挑战和考验。

小小说不仅仅是写一个压缩了的故事;也不是一种新闻事件式的匆忙勾勒。我希望我们的小小说,具有一种文化品格。不管是对历史的钩沉,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切入,贯穿此中的依然是一种古典主义的人文情怀,所要表现的依然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。

有人把小小说,比作旧体诗词中的绝句和小令,在有限的文字中,要写出一种情绪、一种意境、一种思想,耐人咀嚼,确非易事。小小说又何尝不是如此。我喜欢小小说这种文体,对作家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挑战。从少至老,虽不是只写小小说,但从没间断过。我总觉得小小说不仅是写一个故事,即便写一个故事,也不是只能按顺时针方向一种路数来写,故事可以变成裁切的片断,可以显现“草蛇灰线”,也可以只是几个细节、一种情绪的流动。古人说“诗无达诂”,小小说也同样如此。我喜欢写一种文化氛围,写人物身上的文化格调,而“故事”已变得并不重要。我喜欢行文的雅逸,把字句推敲得有声有色,使之具有诗的气韵。但我自感学识、才情有限,还必须在未来的岁月里认真钻研,所谓“活到老学到老”是也。

唐人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》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。乡音无改鬓毛衰,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去来?!彼稳死钋逭盏摹度缑瘟睢罚骸白蛞褂晔璺缰瑁ㄋ幌芯?,试问卷帘人,却道‘海棠依旧?!?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?!闭饫锩婢陀行∷档囊蜃?,也可提供短小说的结构妙旨。我是这样认为的。

中国古代就有小小说。《世说新语》《聊斋志异》等等,讲故事,写人物,注意细节、意境的营造,某些方面更近似诗歌绝句。我写小小说,更多的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。搞文学还是要读书,要读古代典籍。国学功底对作家太重要了,过去作家诗书画都精通。没有很深的文化根底,没有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了解,小小说就会很单薄。以我个人的体会,中国传统文化根底对作家、艺术家来说非常关键。其次,要按材料取舍,因材下笔。小小说的构思要更为巧妙,文字要更精炼,像写诗一样推敲,进行艺术上、思想上的反复磨炼。第三,小小说也要注重文化品格,注重文化底蕴。缺少传统文化的根底,小小说会显得单薄。

小小说自然是要有一个好故事的,自然是要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的。但我关注的是这个故事中的人物,如何强化和丰富他的文化性格。我喜欢描写那些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,琴、棋、诗、画、酒、茶、民俗、风情……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种生活的形式,或者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,从中去开掘他们身上的文化特质,多侧面地去展示他们的过人才气、磊落胸怀、高贵操守、审美趋向。我力图在塑造人物时,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,转化为一种精神形态、精神境界,人物升华为一种文化的精魂。

小小说的文化品格,还体现在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悟上。我试图在小小说有限的文字中,腾挪出一定的空间,来安排一些看似与故事和人物无关的“闲笔”,以散发密集的文化讯息,使故事和人物笼罩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,力求避免小小说易犯的毛?。杭虻ァ⒎羟?、直露、缺少余味。

小小说的文化品格,还表现在文字的张力与控制上,简洁而不是简陋,从容而不显出匆促,娓娓道来,不愠不火,当行即行,当止即止,最平易处即最下功夫处。我自感浅陋,只能加倍努力,去锤炼自己的文字。


责编:周媛

初审:周媛   终审:夏义凤

  下载APP